质控品是不是就是标准物质?

质控品是不是就是标准物质

质控品和标准物质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均扮演重要角色,但二者并非完全等同,主要区别如下:

1. 定义与用途

标准物质(Reference Material, RM)

定义: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、稳定且明确特性值的物质(如浓度、纯度、物理性质等),经权威机构认证,通常附有证书。

用途:用于校准仪器、验证方法、赋值其他物质或质量控制。

质控品(Quality Control Material, QC)

定义:用于监测检测过程稳定性和精密度(重复性)的物质,其特性值可能已知或未知,但通常无需权威认证。

用途:日常检测中评估系统是否受控,发现随机或系统误差。

示例:实验室自制的质控血清、商品化质控品(如罗氏、伯乐质控品)。

2. 关键区别

特征 标准物质 质控品

认证 需权威机构认证(如ISO 17034) 通常无认证,可能提供标称值

目的 校准、方法验证 监测检测过程的稳定性

靶值准确性 高(有不确定度评估) 可能为均值或范围(如±2SD)

使用频率 周期性校准或验证时使用 每日/每批检测伴随使用

3. 联系与重叠

质控品可能源自标准物质:部分质控品会使用标准物质赋值,但其稳定性或均匀性可能低于标准物质。

二级标准物质:实验室可能用标准物质校准后,自制“工作标准”或质控品,但效力限于内部使用。

4.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

标准物质不可替代质控品:校准后仍需用独立质控品监控检测过程。

质控品不能用于校准:因其值可能为统计范围,而非绝对参考值。

质控品不一定是标准物质,除非其经过权威认证并用于校准。标准物质是“尺子”,质控品是“警报器”,二者功能互补,但不可混淆。选择时需根据目的(校准 vs. 质控)和认证要求判断。

本文信息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文章,不保证所有信息、文本、图形、链接及其他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,故仅供访问者参照使用。如您(单位或个人)认为本文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,敬请立即通知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。以上声明之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。法律上有相关解释的,以中国法律之解释为基准。如有争议限在我方所在地司法部门解决。谢谢。